close

玩出團隊合作精神,原來這麼簡單!  ◎ 作者:陳詩婷  【撰文/陳詩婷】

 

為什麼現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不強?與少子化的趨勢、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有很大的關係,因為父母過份溺愛,導致孩子從小自我意識就很強。

 

這幾天,因為學校一年一度話劇表演再過2個月便要開始了,這次剛好輪流到彩云老師帶的班級舉辦,儘管話劇表演的準備期較為繁瑣,但讓她真正擔心的卻是學生的合作方式。「大多學生都只做好自己被分配的工作,而忽略了與他人的合作。」讓彩云老師大嘆,現在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,真的大不如從前。

 

為什麼現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不強?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說,與少子化的趨勢、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有很大的關係,因為父母過份溺愛,導致孩子從小自我意識就很強。「家裡有甚麼好吃的、好玩的,完全都可以獨自享用。」阿鎧老師說,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場景:孩子不小心摔跤了、撞到地板了,家長們心疼的責怪地板太 硬;吃飯時家長不停的將餐桌最好的食物往孩子的碗裡塞;孩子跟同學吵架,家長第一反應就是怪老師、怪同學。也難怪了,孩子潛意識會覺得「地球是為我轉的」 的心態,也就不難體會。

 

 

阿鎧老師說:從小應教孩子分工與分享
       
事實上,要改變孩子自我中心,缺乏團隊意識的現象並不難。阿鎧老師說,只要家長們從小就建立孩子分工與分享的好處及目的,並透過好玩的遊戲,激發孩子學習的動機,就可以自然而然教出懂得團隊合作的孩子。那該怎麼與孩子玩分工與分享的遊戲呢?其實日常生活中都是教學的素材。

比如當孩子在玩玩具時,玩具一定會散落一地,當孩子玩夠了,家長可別急著替孩子收拾,應該告訴孩子:「現在你是玩具指揮官,任務是將散落一地的玩具收拾乾淨,你的隊員有爸爸、媽媽、弟弟還有你,請問指揮官該怎麼分工,才能讓任務更圓滿達成?」引導孩子思考,怎麼做才可以有效率的完成任務。

 

別以為這個遊戲結束了喔!當玩具收拾好後,家長應該引導孩子,評估隊員們做的成果如何。「指揮官,你覺得大家的分工跟完成的效率如何?有沒有需要改善呢?」 藉著每次的檢討遊戲,孩子會明白分工的目的,如果完成效率不高,孩子便會去思考隊員的缺點與優點,進而了解應該依照每個人的優點,分配工作,才能有效率。

 

看到了嗎?藉著這樣的遊戲方式,好處可多著呢!除了讓孩子從小就了解分配任務與分享的重要,阿鎧老師說,孩子也會懂得「唯才適用」,從小訓練孩子領導的特質。

 

事實上,這些團隊合作遊戲日常生活中就隨手可得,比如可與孩子商量,一起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,一起洗菜、做菜,甚至家事的分工等等,哪怕孩子剛開始做不好,也是一種親情的分享與合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的頭像
   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

    培養孩子成為未來的人才

   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