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5招拯救造句大作戰  2010-05   親子天下雜誌12期   作者:李佩芬

 來看看以下造句習題,讓人爆笑不已的「經典」答案:

 

一、傳誦:這個人的惡行,以一傳十十傳百,傳誦了千百里。

 

二、欣欣向榮:我的弟弟長得欣欣向榮。

 

三、請照樣造句:

 

靜靜 的 小鎮 也 熱鬧 了起來。

 

(亮亮)(教室)(黑暗)

 

你家寶貝,也曾造出令人噴飯的句子嗎?或者他的造句作業,雖不至於邏輯不通,卻怎麼看怎麼怪,偏偏又說不出到底怪在哪裡?

 

別氣餒,身經百戰的語文教師,傳授讀者攻克造句的妙方對策。

 

對策一:運用拆解法,察覺病句錯誤點

 

退休校長龔淑芬,主張教作文要回到基本面,「讓孩子從寫對句子開始」。為了讓孩子了解什麼是「意義完整的句子」,龔淑芬不談枯燥的主詞、謂語,而以「頭」、「身體」來介紹句子結構;至於連接句子間的關聯詞,則被她稱為「扣子」,是拆解、合併句子時的關鍵點。

 

 如以孩子寫出的病句「不管是毛毛蟲,或是螞蟻,都不可以殺生」為例,她會以詢問「這個句子,可以如何還原成兩句話?」開始,引導孩子把較長的複句拆成單句。

 

 

 

 「把句子簡化後,孩子就比較容易看出錯誤點,」她解釋,透過「拿掉關聯詞」的拆解過程,原來的病句會變成「毛毛蟲不可以殺生」、「螞蟻不可以殺生」,此時孩子就比較能看出原來句子的謬誤。

 

由於「殺生」一詞的意義,是從人類的角度來看「人殺動物的行為」,所以句子的頭(主詞)得改成「人」而非「動物」,邏輯上才說得通。

 

所以,當孩子把拆解後的兩個病句變成「我們不可以殺毛毛蟲」、「我們不可以殺螞蟻」後,就比較容易發現原來的句子,其實是少了個「我們」的頭,若改成「不管是毛毛蟲,或是螞蟻,我們都不可以殺生」,就能把病句變成通順句子了。

 

對策二:區辨語詞,利用「擴詞法」對付難詞

 

身兼國小教師與兒童文學作家雙重身分的王文華,作品一向以幽默、貼近國小學生生活見長。他引導孩子寫好句子的方法,除了要孩子讀通、讀懂範例句子外,也會要求學生在初學造句時,用筆把不同的語詞區分來。

 

如「我非常喜歡星期天」這個句子,有「主詞」我、「副詞」非常、「動詞」喜歡與「名詞」星期天。孩子或許還搞不清楚什麼是主詞、副詞,但王文華觀察,只要能分得出「我」是一個詞、「星期天」是一個詞,當閱讀累積到足夠的量,孩子大多能根據不同圈詞,順利造出句子。

 

若碰到較難的語詞時,他則會先把難詞「擴充加長」,再讓孩子造句。如以「欽佩」為例,他會先讓孩子用「欽佩的人」來造句,這對語文基礎較薄弱的孩子來說,可降低造句難度。

 

王文華觀察,造句要造得好,首先邏輯要說得通,網路上常出現的「白癡造句」,大多因邏輯不通造成;再者,用詞要對。用錯成語會錯字詞意思,孩子當下可能沒感覺,旁人卻已笑翻天。先求正確,再要求造出生動、有美感的句子。

 

對策三:利用「語詞童話書」,深入領略字詞

 

若孩子無法區分句子內的不同語詞,王文華觀察,通常問題是出在孩子的閱讀量不夠、或是在語文認讀上碰到問題。這時他會建議孩子從多讀短文開始,或透過「玩語詞」的童話故事書,讓孩子熟悉字詞的不同用法。

 

如日本知名繪本作家五味太郎,以貼近兒童生活經驗的名字、有趣的形容詞、話中有話等做為主題,創作了一套《語言圖鑑》,可引導孩子認識「不同的語詞」。以形 容詞來說,五味太郎用幽默精準的圖像語言,將不同名詞各用十六種不同語詞來描繪,搭配出像「裝模作樣的鯊魚」、「眼明手快的媽媽」等上百個趣味的語詞和畫 面,帶領孩子領略名詞與形容詞連結的趣味,進而造出有變化的句子。

 

對策四:提供多樣的語境例句,讓孩子了解「如何用」

 

「別問我某個字詞的意義,只要將用法秀給我看就好(Do not ask me the meaning of so and so, just show me the usages.)」超過二十年的國小語文教學經驗,也曾因擔任教育部中央輔導團團員,有機會走訪各縣市的李玉貴,常引用語意學大師維根斯坦的這句話,說明「了解如何用」在語文教學的重要性。

 

她曾觀察高年級的國語習作,當要孩子寫出「傳誦」的解釋與造句時,即使孩子從字典抄下了解釋,但全班共三十三個孩子所理解到的意思,竟高達九種之多,從傳 遍、流傳、傳送、傳唱、傳閱、贈送、朗誦、吟頌到讚美都有。把傳誦當成讚美的孩子,寫著「他傳誦了同學,因為同學考了個好成績」;把傳誦當贈送的學生,則 造出「我的媽媽將傳家之寶傳誦給我和姊姊,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」的句子。

 

她發現,孩子從「寫出語詞解釋」到「造出正確句子」之間仍有許多障礙。所以在她的教學過程中,她會多一個「提供足夠多的示範例句」步驟,讓孩子從中觀察用法。

 

李玉貴推薦老師可善用中研院以大量新聞內容,所建置的「詞彙速描系統」的語料庫,從中找尋詞彙的各種用法當成示範例句。在介紹成語時,除了講解意義外,她也 會從「教育部成語典資料庫」內蒐羅例句,讓孩子從實際例句中,觀察這些語詞通常用在哪裡,句中還是句尾?是描述好的還是不好的行為?透過歸納與示範,讓孩 子吸取足夠的語感養分。

 

對策五:跳脫框架,玩出聯想創意

 

國小習作中常見的「照樣造句」,常被批評淪於「語詞替換」,限制了孩子的創意。龔淑芬提供一個能協助孩子提升聯想力的語詞遊戲,讓孩子的造句,能跳脫「哥哥換弟弟,小花改小草」的平淡無味。

 

譬如桌上有個盛滿飲料的玻璃杯,也擺放裝著資料的透明文件夾,可以問孩子,「玻璃杯與文件夾兩個物品,有什麼共同點?」若孩子看出「透明」這項共同處,就可 引導孩子,把這兩種看似不相干的物品做一交互連結,如「能透視文字的資料夾,就像這杯裝了開水的玻璃杯,讓人一眼就能望穿它清澈的內心!」或「盛滿果汁的 玻璃杯,就像裝了許多資料的透明文件夾,讓我們細細啜飲這美味的文字吧!」由於平時我們並不會將這兩種物件相扣連,但卻又因找到共同相似的連結點,句子的 新意便能油然而生。

 

以中文教學見長,同時也取得師大創造力發展碩士學位的基隆市正濱國中教師梁雅晴,也曾帶學生玩過一種「語詞強力膠」語文卡片遊戲,讓孩子跳脫思考框架。

 

      這套卡片的詞彙設計,簡單分成「具體」與「抽象」兩大類型(如表),家長也可依循這兩大原則無限增加。在這些字詞中,她會加入某些能轉換詞性用法的詞彙(如掙脫、流浪等),以及刻意讓抽象語詞略多於具體語詞,增加造句時的想像空間。

如抽到「意外」與「掙脫」時,根據她實際教學發現,多數孩子剛開始時,句子不外乎會像「我意外被水草纏住了,無法 掙脫 」;但當有位孩子起了個頭,造出「小方文山」式、充滿詩意如「驚喜綁架了規矩, 意外 掙脫 了常理」的句子後,孩子會發現,原來意外與掙脫可以連用,而且這樣用起來意境完全不同,進而學習到跳脫慣用的造句框架。

 

 

 由這個概念出發,梁雅晴還發展出一種難度更高的「跳棋造句法」。她把這些語詞隨機寫在文具店就能買到的跳棋棋盤紙上,仿照跳棋法玩法,跳到哪些字詞,就用那 些字詞來造句,當孩子能納入的字詞愈多,或是造出的句子愈獨特,則可以獲得愈高分數:如「夕陽 下 雲朵 掙脫 青山,和 出租 的 風箏 一起出走」,就會被視為是更進階、有創意的句子。這套有趣的方法,也為她贏得二○○八年全國創意教學特優的榮譽。

 

創造學習的趣味,一向是提升動機的最佳良藥;找出造句為何總是被卡住的原因,提供方法對症下藥,問題才能迎刃而解。與其抱怨孩子不用心,何妨從這這五味藥方開始,拯救孩子脫離造句苦海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的頭像
   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

    培養孩子成為未來的人才

   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