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    2009年的大學錄取率已衝破 97%,這是學歷最高的世代,也是學歷最貶值的世代。相信無論是家長或孩子本身都能感受到全民高學歷時代來臨的壓力,再加上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高度競爭,令我們不得不擔
心,孩子究竟該如何從「學歷無用」的社會上殺出重圍?孩子到底該具備什麼特質才有競爭力?


    全球化時代最大的特徵就是變動迅速,各個學門、各種產業汰舊換新的速度超乎我們的想像,猛讀課本上的知識早就落伍了,因為考試的題目極有可能在下一秒,就已經成為「考古題」。


    以華文書市場來說,光台灣一年的出版量就超過 14 萬本,這還不包括網路,或是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出版資訊。資訊每天推陳出新,此刻大家深信不疑的定理,下一刻可能早已被推翻,所以知識學習必須回歸根本,培 養孩子的思考力,讓他們擁有解決「沒教過的」問題的能力,才是未來致勝的關鍵點。

    在全球都以「思考力」為教育目標的同時,深受升學主義影響的台灣,卻仍習慣以傳統教育給予知識填鴨,缺乏批判性、創造性思考的培養,造成了台灣學子思考力落後世界一大步。


    著有《教養可以這麼浪漫》,對親職教育有深 入研究體會的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醫師表示:「問題其實可以從許多面向來討論,但現行的考試制度只容許一個答案,如果背答案就能得到好成績,那誰 還願意思考呢?」再加上成績掛帥的風氣盛行,無論是基測或學測,往往 1 2 分的差距就能決定孩子的學校,也決定了社會對他們的觀感,在這樣的氛圍下,望子(女)成龍(鳳)的父母當然求好心切,要孩子死背答案考高分,但制式的答案 也僵化了孩子的思考,甚至讓孩子拒絕思考。可想而知,思考若不能在學校教育深耕茁壯,家庭教育就成了左右孩子思考力的關鍵。有鑑於此,李偉文醫師和陳鴻銘 老師特地列出以下會造成孩子欠缺思考力的父母類型,讓我們一起來檢視,自己是否就是阻礙孩子思考的幫凶。


    由於升學主義作祟,學習每項事物,父母都希望目的明確、功能清楚,學了可以馬上看到成效,但學習不是這麼單純的一個蘿蔔一個坑,許多成果的展現必須透過經驗的累積,若將目的看得太重,孩子的思考就會越薄弱。



 

 


 


 


 

     許多父母可能因為缺乏耐心,或是深怕孩子犯錯,因此總是習慣先告訴孩子結論。但父母應該要讓孩子有嘗試的機會和空間,從歷程中實際體會父母所說的道理,這其實有助於定著孩子的學習。有時,等待會讓成長更豐碩。



    大多數的父母都知道思考很重要,於是苦口婆心、耳提面命的再三要求孩子要思考,但真正能以身作則的又有幾個呢?無法心服口服的孩子遂將父母的要求當成功課,一但孩子覺得思考是另一種學習、一種額外的負擔時,反而會產生排斥。


 

 

 



      許多父母可能因為缺乏耐心,或是深怕孩子犯錯,因此總是習慣先告訴孩子結論。但父母應該要讓孩子有嘗試的機會和空間,從歷程中實際體會父母所說的道理,這其實有助於定著孩子的學習。有時,等待會讓成長更豐碩。



    李醫師以自身經驗分享:「為了培養孩子的思考力,我嘗試了很多方式,發現從電影、日劇入門是最容易引起孩子注意與共鳴的,而且電影的題材相當廣泛,無論是 歷史人文、自然科技、天馬行空的想像等,都是父母帶領孩子認識世界的好媒介。其次,影像的另一個好處是,有些父母因先備知識不夠,對於書本上的資訊可能無 法善加引導,反觀電影題材,由於父母比孩子的經驗歷練多,自然能引領孩子思考討論,再加上影像容易吸引孩子,不像傳統的學習,令孩子產生排斥。」李醫師接 著說:「每次看完影片後,父母可就主題與孩子討論,鼓勵孩子發問,這一來一往間其實正是在訓練孩子思考。」



    接收資訊是簡單的,但要孩子思考提問卻很困 難。因為,首先你必須對事件有基礎的了解,並能依照舊經驗做對比,進而提出自己的想法,這對孩子來說並不容易,再加上孩子大多被動,總是習慣以沉默代替問 題。因此剛開始執行時,李醫師建議父母不妨可先參與社團或與 3 5 個家庭(與自己教育理念相近的鄰居、同事、親戚朋友皆可,而且彼此孩子的年齡層盡量相近,最好彼此是不同學校,這在互動上較無壓力)共組共學家庭,與他們 的孩子一同觀賞影片,而後分組進行討論發問,以同儕競爭的方式刺激孩子提問,或是以互動的方式吸引孩子參與,讓孩子從會發問到問得好,累積思考問題、問問 題的能力,久而久之,當習慣模式成型時,就能依自己家庭來執行,不再需要額外花時間心力去約人,以免勞師動眾。

 

(詳見2009年02月號大嘴鳥親子教育雜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的頭像
   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

    培養孩子成為未來的人才

    典翰精緻教育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