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本學得到閱讀素養嗎?
作者:柯華葳 2013.02.27
因處理PIRLS的閱讀評量,我常被問及「閱讀素養」和中小學的國語文所教的有什麼不同。回答此問題,我們必須檢視國語文的目標和教材。以中學國文教育目標為例,目標中先有兩條屬於情意層次的要求:
1. 體認中華文化、厚植民族精神,培養倫理、民主、科學觀念,激發愛鄉愛國思想。
2. 培養積極創造之思考能力及民胞物與之開闊胸襟。
接著,有兩項目標和聽說讀寫能力的增進有關:
3. 繼續學習標準國語,加強聽、說及討論之能力,養成負責之觀念及良好風度。
4. 明瞭我國語文之特質,增進閱讀、寫作之能力,及欣賞文學作品之興趣。
最後一項目標屬於「寫字」能力和情操的培養:
5. 明瞭國字之結構,正確使用毛筆及硬筆書寫楷書或行書,並培養欣賞碑帖之能力,陶冶高尚之情操。
表述這三類目標的內容,或多或少都呈現在目前的教科書中。但仔細檢查教材,不難發現,內容的呈現,不論涉及聽說讀寫或是倫理、民主、科學觀念,看不出範疇與順序(scope & sequence)。範疇與順序指的是依內容的難度和學生學習年齡及能力,有計畫的安排教材出現先後順序,包括必須反覆學習的設計,幫助學生有效學習。若語文教學希望學生欣賞文學作品中,不同文學體例、形式、描寫手法及語文特質的相關內容,要依學生能力,有順序、有組織的介紹給學生。這是正式編制教材的目的,協助學生有系統的學習。
今日教材,最明顯的是低年級的內容接近生活範疇,到國民中學階段則有一些古文。但是,所選篇章擬傳遞的學習目標與順序並不算清楚,各種內容也就顯得片段。其中新內容的「再現率」偏低,如許多概念或詞彙只出現一次。這就不能怪學生不使用所學,因他著實不清楚要怎麼用。
基於前述觀察,回應PIRLS閱讀素養和國語文所教的有什麼不同。我的回答是:教材中是有相關的閱讀素養,但不明顯。若教學有目標,教材編輯由易到難且有呈現的邏輯,是達標的必要條件。若語文課本的編輯無法呈現學習目的與系統,教師採用各種文學作品做為語文教材,可能和使用目前語文課本進行教學的差異不大,但是,學生反而可以不受限於課本,接觸更多不同的文學作品。
留言列表